首页> 财经> 正文

陈琦|揭底“景区超高消费”内因,云南旅行的两点商业观察

财经作者陈琦 发布时间: 2021-07-04 18:13:40 评论数 0 阅读量: 6.74w

6月22日,我从郑州乘坐飞机去云南旅行,历经11天途径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五个城市,在出行、住宿、饮食、景区消费等方面充分体验了云南这个旅游大省。

2019年,云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8.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万亿级支柱产业。目前,云南正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一部手机游云南”APP重构了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服务体系,“30天无理由退货”成为诚信云南的新标志,全省旅游环境日趋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此次旅行让我有机会切身感受到的云南的新变化,重新纠正了原先的云南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点商业思考。

观察一:文旅产业的带动效应,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大理80%的人口是白族,在和一位白族年轻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当地大部分的年轻人选择在一线城市打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留在当地,主要原因还是收入问题。最近几年大理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居民收入的提升,但还不及在大城市的收入高。

我们需要了解下当地人的收入构成,他们的主要收入是农业,即小规模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烟叶、茶叶、水稻、水果、花卉等;其次便是文旅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和零散的商业机会。但目前的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文旅收入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

第一,文旅产业的发展呈现周期性特点,从最早期的原生态开发到基础设施完善,再到产业配套的搭建,这需要时间。现阶段大理的文旅开发尚处于前期,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有限。另外,文旅产业淡旺季明显,收入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旅游资源呈现集中分布的特点,无法广覆盖到更多人群,地理位置在景区附近的居民可以凭借商业活动变现,其他地方的本地居民很难享受旅游资源红利。一些主要景区的开发大多是外地投资商,包括民宿、餐饮、娱乐,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原著居民的生存空间。

因此,旅游城市的当地居民就面临着“主业不赚钱、副业没钱赚”的尴尬境地,反观大理这座城市的经济过度依赖单一产业,整体的产业结构还不完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农业和文旅业之间找到一个支柱产业,既可以实现各产业协同互补,打造特色农业;还可以贡献持续稳定、人人可参与的收入,形成特色旅游。

个人认为,云南的茶叶、烟叶、水果、花卉种植,每一个背后都是千亿级市场,都可以和文旅产业产生化学反应,如何大规模、集约化的种植,打通全产业链,延伸多种消费场景,或许会是破局的关键。比如,昆明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供应着全国市场的花卉需求,还被研发成花茶、鲜花饼、香水等产品。花卉的观览价值和产品价值和文旅产业相结合,可以打造成当地旅游的名片,创造更多的收入。除此之外,要深入开发文旅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观察二:景区商家利益捆绑,超高消费有内因

对于游客而言,景区消费往往是一次性的,如何深度开发游客的消费需求,增加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就成为很多商家的营销重点。景区商家之间会捆绑成利益联盟,成功转介绍后会有利润提成,比如民宿老板会向游客推荐景区门票、餐饮店、茶叶店、出行服务等消费场景,一旦游客消费就会有收入,所以他们的收入渠道是很多的。

在游客旅行开支的所有环节,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营销,也就是商家寻找机会以不同方式向游客推介消费产品或服务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商家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论”。

我在丽江遇到一位民宿老板,由于我是提前在线上下单预定房间,所以民宿老板提前加我好友,通过朋友圈了解我的个人情况(职业、兴趣、生活、性格),然后创造空闲时间和我“聊天”吹捧一番,在入住前专门把我带到民宿旁边的茶室喝茶,十分热情地向我讲述景区攻略,这让游客感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建立信任的情感链接,伺机挖掘潜在需求。很多游客会被这种热情打动,再加上本身就有隐藏的消费需求,所以就会很容易通过他们消费转化。

一般民宿和酒店都会有接机服务,接机服务大多是外包的方式,且这种外包是免费的。原因就是接机的司机可以在接送游客回民宿酒店的过程中建立联系,推介包车出行服务和价格便宜的景区门票,后面的收入会更多。当然了,我们也要有识别的能力,否则很容易上当。

景区交错复杂的利益关系,往往会使得很多游客“踩坑”,将大量资金消费在无用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旅游城市投诉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想要缓解旅游乱象,我们可以借鉴“云南模式”。一方面,拥抱互联网打造公开透明的旅行信息平台,全面推进智慧旅游,让游客在手机端的官方平台即可享受一站式旅行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出行、订票等,所有的线下消费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游客投诉反馈机制,一经发现宰客行为严肃处理,“30天无理由退货”就是云南官方强有力背书的诚信体现,让游客们可以放心、安心消费。在监管机构净化外部旅游环境的同时,游客们也要多做功课提升认知,形成防骗防坑的意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172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