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正文

河南125万考生,省内却没有“双一流”,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财经作者陈琦 发布时间: 2021-06-08 15:10:51 评论数 0 阅读量: 6.69w

2021年,全国报名的高考考生共有1078万人,其中河南考生125万人,依旧是全国第一高考大省,占全国考生总人数的11.6%。其次是山东79.5万、广东78.3万、四川69万;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北京4.9万、天津5.6万、海南6万。

尽管河南考生人数居全国首位,高考竞争最大,但与之匹配的知名高校却屈指可数,目前仅有一所211郑州大学,没有985,更没有“双一流”A类大学。据统计,河南省内本科高校数量仅55家,低于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北、辽宁等省份,这背后就出现了庞大考生人数与高校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才外流、城市发展受限。

按照现如今的河南高校分布情况,会形成僵化的“721模式”,即10%的顶尖学生被分到北京、上海;20%的头部学生被分到江苏、浙江、广东等一线城市;剩余70%的腰部和尾部学生被留在河南;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材生将集中在一线城市知名高校。

现如今,人才和人口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兴衰的基础,深圳不断吸引外来年轻人,成为中国创新之都;东北人口不断外流,人口老龄化加重、经济衰败。近几年各个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轮番上演,主要抢人才,抢年轻人口,以青年大学生为主,武汉、西安、长沙等地还提出引进百万青年人才计划。各地政府为了吸引人才也是想尽办法,包括各种政策补贴、“零门槛”落户、优惠贷款等等。

北京这座城市的GDP之所以一直遥遥领先全国,主要还是归功于其“人才优势”。据悉,中国双一流大学总数为34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26所,成为全国人才高地。除此之外,北京实行严格的落户门槛,这一举动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每年有数十万人离开的同时,也有数十万年轻人赶赴这里,保持了这座城市的年轻、活力与创新。

人才、高校和产业构建了一座城市发展的引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会选择自己的高校所在地就业,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紧紧依托于当地的公司数量、营商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因此,人才、高校、产业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三者相辅相成,高校提供人才、产业促进就业、人才就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将志愿填报的第一标准选择城市,其次是学校、专业。城市越发达意味着学生的视野越广阔,接触到的信息和事物越前沿,毕业之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越有利,在本地安家落户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也考验着各个城市之间的实力较量,这种实力包括商业管理能力和城市治理能力。

反观河南,河南在高校资源的短板,进一步导致人才外流,当地产业经济因受限于诸多原因而发展缓慢,对外吸引人才的能量不足。对此,郑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印发的《关于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这是继2015年“1125聚才计划”、2017年“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之后,推出“3.0版”郑州人才新政。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系统工程,政策之下还应有“一揽子”配套,“高校+产业”才是治本之策。

最近几年,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产业”的载体,一方面,高校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另一方面,科技园作为产业聚集地可以很好地承载创业与就业。看似理想化的设计,但生效甚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172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