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 正文

科技企业成为新的新势力,2024车企互抱大腿的时代

元宇宙先驱 发布时间: 2024-01-02 12:07:36 评论数 0 阅读量: 1.68w

最早那批造车新势力还能称得上新吗?如果说当时的这些新势力新在车辆的能源类型、新在智能的交互体验,那么现在基本上是个车都能做到这些,而且就连这些新势力品牌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也成为了现在很多传统车企的拿手好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主流传统车企进入到市场,蓝海市场也逐渐杀红了眼,一方面传统车企依靠更强更快的研发实力与速度在市场当中进行了快速布局,尤其是混动、增程、纯电这样一套组合拳打出来之后,相对车型略显单一的新势力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的打击。

再加上贯穿全年的价格战,说实话新势力车企在这么几年当中的积累根本打不起这种价格战,但是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则有一定的老本可以啃一啃,再加上这么多年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与消费者群体之间也建立起来了一定的情感连接,进而在市场当中对新势力车企形成了进一步的挤压。

面对这么卷的市场,很多新势力熬不住了,现在市场上能留下来的,并且在消费群体当中还能有存在感的基本上就是理想、小鹏、零跑、哪吒、蔚来,一只手就能完全数的过来,当然了,那些背靠传统主机厂的新势力就不提了,毕竟背后有着这些品牌比不了的资源。

汽车将从此时进入到3.0的发展时代,也就是以智能为主的竞争,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智能化正在成为众多车企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一些车企对外公布的数据当中可以看出,智能化的代表性功能智驾在订单中的占比接近六到七成,就连传统豪华车企都开始着重对外展示自身在智驾领域的成果。

就前面提到华为和小米,这两个品牌的野心其实是挺大的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以华为为首的各种“界”除了在智能领域被华为赋能之外,这些品牌的背后大多都有传统主机厂做为支撑,尽管这些车企当中不全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线品牌,但是各家在造车领域的经验足够丰富,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其在产品的一些核心竞争力上拥有技术与调校的优势。

同时华为目前在做的Tier 1也让其在新能源领域有着足够多的技术积累,之前都说华为不造车,但是详细了解华为在新能源供应链上的布局之后,会发现其在造车领域并不是迈进一步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这么说,其完全有能力造车,只是其不愿意做罢了。

2023年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小鹏和大众的合作,7亿美元入股,大众会成为小鹏汽车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小鹏会为大众一直搞不定的智能领域注入活力,市场评价有说大众救活了小鹏,也有说小鹏会帮助大众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完成转型。

到了年底又有蔚来与长安、吉利控股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蔚来这么多年投入这么多成本的换电似乎看到了希望,尤其是长安作为国企的代表,吉利作为民营的代表,这种带头结合似乎背后也有国家的政策在作为推手,可以看到未来一段时间比较明确的能源类发展方向。

其实可以看到,这种结合其实就是一种取长补短,新势力品牌进入到市场的时间节点以及品牌发展路线不涉及转型,所以其就能够按照最新的行业市场需求来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他们赌的就是市场一定会转型成功。

但是传统车企则不一样,其面对转型这件事的时候,并不能轻易做出决策,其要评估目前品牌自身靠什么盈利、哪部分的业务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再有转型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时间等等,所以我们现在就看到很多传统车企跟不上新能源以及智能化转型的节奏。

结合以上,二者各有所需,且对应互补,此时结合已成必然,不过我们也会发现,进行合作的点其实都是现在市场当中其他一些车企不具备的技术点,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说新势力车企能够存活在市场当中的基础之一。

没点真正的技术,只会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的这种新势力经营策略在后续的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将会变得越来越低,最终的结局可能就像今年扎堆退市的那些新势力车企一样,毕竟当那些传统车企实现了相同的功能也带来更合理的价格后,新势力品牌的优势还在哪里呢?

2024,更难

新势力的诞生依托于能源的转型以及智能化在汽车行业展开,如今这两件事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普遍技术,所以对于这些新势力品牌来说,此前的差异化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同时随着800V、超充电池、空悬、城市领航这些技术的不断下放,想想就觉得卷,卷着卷着就觉得过得越来越难。

新势力除了琢磨怎么靠技术提升自己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技术与产品的售价,实在不行就抱大腿,毕竟这种市场环境下抱大腿不丢人,起码先活下去再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399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