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联网> 正文

赴美IPO变天:Soul的折戟与中概股的颓局

熊出墨请注意 发布时间: 2021-06-30 13:15:03 评论数 0 阅读量: 5.06w

灵魂不可以出卖,所以Soul不能上市。

无心的调侃一语成谶,在预计上市日的前一天,Soul官方突发公告称“经过慎重思考,管理层先暂停IPO的定价流程”。

这一脚急刹车踩下来,可以说是闪了所有人的腰。

事出反常,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解疑。大家顺着刹车印往前追溯,尝试还原Soul在IPO大门前到底经历了何种重大变故。官司缠身、被腾讯收购,大家把所有可能的因素都扒了一遍,似乎距离真相已经越来越近,可答案依然模糊。

而当我们把互联网行业整体的上市颓局和Soul自身的客观情况结合起来,事情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IPO折戟之谜

鉴于公告实在过于突然,市面上目前关于Soul暂停IPO一事的猜测实际上都很难站得住脚。

首先,流传最广的关于Soul和同类竞品Uki之间的诉讼,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诉讼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如果该事件严重到影响上市进程的话,Soul不至于在上市的前一天才意识到。

一位关注游戏和社交领域的投资人表达了相同观点:“上市晚宴一切安排妥当,请帖都已经发了出去,说取消就取消,肯定不是一起‘陈年’官司的原因。”

事实上,企业在上市前夕遭举报、诉讼狙击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企业并不会就此放弃为上市所做的准备。该投资人表示:“因为一旦暂停,保荐费等投入无法收回。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资本活动,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日后再上市时阻力也会增大。”

例如前不久刚赴美上市的怪兽充电,在敲钟前一周遭投资人起诉,但其上市进程依然按计划推进。

而Soul和Uki之间的官司,2020年3月立案,此前法院已经宣判,判决结果只是处罚至个人,并未波及Soul公司。在Soul上市之际,Uki再次上诉,显然也有趁机狙击之意,但不足以成为令Soul放弃上市的核心原因。

其次,关于腾讯、米哈游收购Soul的传闻,这种临时兴起的说法经不起仔细推敲。

Soul在公告中确实提到“公司也收到了其他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并强调“大股东腾讯也支持这一决定”,似乎有意在暗示比上市更为划算的选项出现了。

业界猜测,要么是正在布局Metaverse(元宇宙)的米哈游,收购Soul补上社交的拼图;要么就是腾讯出马,把Soul并入自家的社交布局。但问题是,想要收购Soul,没必要等到上市的前一天才拍板。很明显,说服箭在弦上的Soul,必然要拿出更高的筹码,对于资本来说不划算。

上述因素初步排除之后,剩下最后也是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就只剩下监管风险。既包括有关部门对企业行业、赛道的监管,又包括来自SEC的财务审核。根据经验,这正是企业在上市前夕踩急刹的最合理解释。

众所周知,去年也出现了一家把上市晚宴准备完毕然后折戟的公司,蚂蚁金服,造成剧情反转的直接原因就是政策收紧。

另外,因为财务审查而主动放弃上市的公司更是不在少数,比如证监会加强监管之后,柔宇科技等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纷纷撤回申请,由此造成的IPO撤退潮至今还在持续。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市场并没有不利于Soul的新政发布,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方面,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不必妄加揣测。但结合过往案例,从“临阵退缩”这个动作起码可以确定的一点信息是,面对上市,Soul并不如申请书中写得那般自信。

比上市更急的事

暂别上市,对于Soul来说其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毕竟,根据招股书内容,还有很多比上市更急迫的任务等着Soul去完成。

第一,公司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Soul的业务增长重度依赖营销。从2019年到2020年,Soul的销售费用由2.05亿元飙升至6.21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则高达4.71亿元。作为对比,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Soul的营收分别为0.71亿元、4.98亿元和2.38亿元。

这意味着,以Soul自身的营收能力,远远填不上营销造成的亏空

重金猛砸广告,为的是用户量的增长。招股书写到,“要想获客,只能不断增加销售费用,而且未来公司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获取用户流量,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昂贵,公司未来可能会持续性地净亏损。”

业内人士指出,“从日活、营销费用等数据来看来,Soul为每个新增用户支付的费用已经相当之高,接下来仍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Soul的营销费用压力会非常大,上市不成、后续融资不到位,很可能引发危机。同时,用户增长受资金所限,广告、会员的变现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第二,守住内容生态的基本盘,之于Soul是不小的挑战。

陌生人社交天然携带的灰色属性,随着Soul的快速扩张而急剧放大。当前,Soul已然成为一款口碑扭曲的社交产品。

事实上,Soul因为内容生态的治理不善已经摔过跤。2019年6月,因“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淫秽色情内容”,Soul APP被下架。同年11月,因为内容问题,Soul再次被App Store下架。此外,平台上“酒托”、“饭托”、“杀猪盘”等诈骗行为也长期为人诟病。

第三,“社交元宇宙”的概念太过宏大,以Soul目前的布局来看,故事仍缺少相应的支撑。

Soul在招股书中提到了公司的使命,“要建立一个以灵魂为链接的元宇宙”。说得通俗易通一些,Soul所讲的“元宇宙”可以理解为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然而,在用户市场Soul的产品认知远未到元宇宙的级别,大家还是习惯于把它定性为音频为主的陌生人社交APP,资本市场则倾向于把Soul和前辈陌陌放在一起对比。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对比很大程度上源于Soul对自身定位的误判。

近期,元宇宙的概念爆火,但鉴于其故事之宏大,元宇宙的热度并非所有公司都能蹭上。游戏厂商Epic创始人Tim Sweeney就曾表示,元宇宙不是一家公司能够做成的事。即便是Soul的大股东腾讯,稳坐社交、游戏领域多年,触角遍布各个角落,其也从未去讲元宇宙的故事。

综上,相较于上市的资本运作,认清自己并为公司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是Soul真正的当务之急。若此问题不解决,上市成功的Soul接下来也将面临用户、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Soul不是个例

上市不利,Soul是颓局中的一员,亦是大势的推动者。

稍加整理不难发现,今年赴港、赴港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数量达到了历史高点。

2021年前5个月,共有28家中国企业赴美IPO。6月份,Boss直聘、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多家企业选择扎堆。纽交所的数据显示,2021年预计会有约60家中国公司计划在美国上市。

港股同样异常热闹。一边是中概股陆续回港二次上市,中信证券预测称,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另一边快手、京东物流、奈雪的茶港股接连冲击港股。

然而,市场的热情却没有因此而被点燃。且恰恰相反的是,今年上市的中概股,表现普遍拉胯。

上市之前刻意避免媒体宣传,悄无声息地完成敲钟,近期一批企业被调侃“躺平”上市。复杂国际关系加之投资者信心不足,上市之后不少企业则陷进了破发的尴尬。不仅每日优鲜、水滴等创业公司不被看好,B站、知乎等知名公司也难逃颓势。

例如,有“第一股”光环加持的每日优鲜,几个人交易日下来,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价8.65美元,已较发行价跌去三分之一还要多。

大势如此,难题抛给了包括Soul在内的仍在准备阶段的公司,是硬着头皮赌一把?还是缓缓再说?

Soul选择暂时放弃,这并非个例。彭博社此前报道,哈罗单车、喜马拉雅、七牛云等至少三家公司暂停了赴美上市计划。

另有一些公司识时务地调低目标,比如叮咚买菜上市前夕紧急更新招股书,把融资目标降低至之前的四分之一。尽管如此,其上市首日盘中也一度跌破了发行价,最终收盘微涨0.09%。

种种迹象都表明,用户、投资者乃至上市公司自己,对当前形势都很难建立起充足的信心。

这或许也正是Soul选择临场变卦的诱因之一。行业整体大环境不利,自身存在多处显性问题,即便上市成功,市场预期和股价表现也难以保证,继而成为上市颓局的又一代表。

所以,沿着上述思路再次复盘,一切进展顺利的Soul突然刹车,反常之下还暗含几分必然。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熊出墨请注意

关注

独立思想,尖锐态度。犀利辣评,温度视角。这是一份泛科技互联网产业的媒体人黑板报,我们用自己的笔扣紧时代脉搏,见证产业变幻。

174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