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六一已至新政降临,短视频平台新型的“青少年模式”能打几分?

盈媒体 发布时间: 2021-05-31 23:18:16 评论数 0 阅读量: 23.34w

近年,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各种涉嫌黄赌毒的不良信息,也泛滥成灾。这些内容,对于成年人可能司空见惯,也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人来说,其危害却是不言而喻的。

近日,盈媒体注意到一则新闻,一些跨境博弈犯罪集团通过非法劳务公司、线上招聘等多种形式,大量招募中国公民赴境外从事网络博弈平台的工作人员,并通过自媒体、直播平台、APP、国内代理等推广形式招揽中国公民进行网络博弈活动,多人已被警方通缉,正待归案。

这种信息的泛滥,带来的结果,也是一些未成年人被卷入其中,深受其害。今年的6月1日,将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的日子,可能家长都会对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充满期待。

不过,据盈媒体观察,目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为了应对国家新政,推出的“青少年保护模式”,有些形同虚设,甚至成为上述不良信息的藏污纳垢之地, 而两年前就已开始推广的“青少年模式”,更有一些掩耳盗铃的意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对新政不是躲猫猫

据了解,针对网络低龄化现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其中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盈媒体注意到,为了应对国家新规的出台,各种短视频平台也相继出了新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就直接的被进入到青少年模式。不过,前提是需要儿童家长进行合理的设置。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短视频平台杂草丛生,色情与低俗内容横行,各种负能量的段子更是充斥着巴掌大的屏幕,让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被带坏,而苦不堪言。

然而,短视频平台针对新政的整改,却显得极为敷衍。据了解,近日中青校媒邀请118名大学生对抖音、B站、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多个视频平台的防沉迷系统进行测评。

测评中,大学生分别从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入口容易找到程度、不易被孩子自行关闭程度、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程度、内容类型和丰富程度,以及是否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评。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个视频平台中,青少年模式设置入口容易找到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受访大学生为它们的青少年模式入口寻找难易度打分(满分5分),其中B站得分最高,为4.01分;抖音紧随其后,获得4分;快手排在第三位;微信视频号评分最低,为2.21分。

据参与测评的大学生反馈,“敷衍”是这类学生完成青少年模式测评后最深刻的感受。在参与评测的大学生看来,有的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功能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为了应付相关要求而设置,不能有效防网络沉迷问题”。

盈媒体亲测了几个短视频平台也发现,部分软件的防沉迷系统有待完善,“有的设置入口不容易找到”,有的却过于明显,让青少年自己都可以随意设置。

在这方面,社交媒体上吐槽最多的是微信视频号。因为该功能的设置“自由度”更高。甚至即便是打开了青少年模式,微信视频号弹出的窗口页面,仍可设置观看范围、不可访问、‘我关注的’和‘全部’,使用者可以无限制地来回切换。

这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设置未成年模式的“诚意”,因此也引起很多的质疑之声:既然视频号可以由未成年人自主进行调整,那青少年模式的意义在哪呢?因此,盈媒体认为,在新政即将生效之时,很多平台依然在玩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躲猫猫游戏,相关改善并不彻底。

一刀切或许过激,头部平台也非法外之地

“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这是互联网上绝大多数家长对于短视频平台“强制上线青上年模式”的强烈呼声。不过,也有部分专家表示,一刀切的方式,未免让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有失公平。因为,毕竟互联网上也有一些正能量、可以丰富青少年知识与见闻的优质内容。

如果单纯为了保护未成年成长,就认为短视频平台是洪水猛兽,从而完全杜绝青少年上网、浏览短视频,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也是难以执行落地的。由此,国家让短视频平台进行自我约束、进行功能提升便成了这类平台的一种社会责任。

据《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显示,在使用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中,77.0%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限制使用时长和登录时间”的功能有用,46.5%的受访未成年人认为“限制充值、打赏等消费行为”的功能有用,排在前两位。

报告还显示,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需要改进,比例达到81.8%。也有42.4%的受访未成年人担心青少年模式影响上网体验,表示“开启青少年模式会使上网不开心”。这种调查数据,也侧面衬托出,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模式,并没有得到青少年的广泛认可。

实际上,盈媒体也特别注意到,近年以来,一些青少年的言行,经常会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甚至也有老师反馈,即使在课堂上,也有一些孩子会语出惊人,满嘴都是成年人难以听懂的网络用语、甚至是一些庸俗不堪的段子。

由此可见,对平台内容的规范性进行整顿,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青少年模式的按钮就可以解决的。近年,因为青少年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事件,更是时有发生。种种迹象表明,解决这种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遗憾的是,即使是国内的头部短视频平台,依然抱着侥幸心理,企图用一些花拳绣腿,就能蒙混过关。

要知道,在国家的重拳打击之下,即使是头部平台,也没有法外之地。而且,过去因为诸多平台涉嫌黄赌毒被责令下架的,大有人在。限期整改后,如有优化,可能有机会重新上架,再次回归大众的视线。相反,如果熟视无睹,屡次挑战法律与人性的底线,恐怕只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国家对于短视频平台的管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或许过激。但是即使是头部平台,也并不会因为其数亿用户的影响力而法外开恩,更不会侥幸的成为藏污纳垢的法外之地。

短视频平台如何根除“青少年沉迷”的顽疾?

实际上,“青少年模式”被热议,也是旧事重提。早在2019年5月28日,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等14家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等4家网络视频平台,在儿童节到来之前,统一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加之此前试点的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平台,国内共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即如今所谓的青少年保护模式。

彼时,进入青少年保护模式后,每日使用时长限定为累计40分钟,超过累计时长需监护人输入密码后才可继续使用,晚上22时至次日6时,用户将被禁止使用;此外,打赏、充值、直播等功能也无法使用,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解决方案,依然没有彻底根除短视频平台容易令“青少年沉迷”的顽疾。甚至其严重程度,相比两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问题在哪里?

这一切,还得从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说起。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很多网友为了在社交媒体博得更多关注,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哗众取宠,策划一些毁三观、无下限的低俗内容。

众所周知,人性有七宗罪,一旦被负面牵引,甚至连成人都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要根除这样的顽疾,或许唯有从内容着手,彻底肃清不良风气与清理低俗调性的内容,方能还互联网一片清净。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短视频平台上的这种风气由来已久,要想彻底扭转,谈何容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荷花气质。

在短视频平台这种看似光鲜靓丽,实则藏污纳垢的是非之地,恐怕很难靠某一个用户、某一个平台的一己之力,就可以扭转乾坤。如果说“青少年模式”只是某些平台应对新政的形式主义,那么其平台的恶俗内容,才是让其成为毒瘤的根本。

或许所有的短视频乃至互联网平台,都能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与严重性,但是想要改变,恐怕很难。但愿这一次,在又一轮的未成年保护新政之下,那些短视频平台都能有所收敛、早日觉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360 文章数量

2842.66w+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