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 正文

智界S7上市,中国纯电轿车市场“要变天”

壹观察 发布时间: 2023-12-01 17:26:58 评论数 0 阅读量: 3.05w

文丨壹观察 宿艺

智界S7从发布会后台自己驶上来 ,驾驶舱里没有人。

现场一片欢呼,“遥遥领先”瞬间在各大直播网站和社交平台“刷屏”。

余承东笑容满面:向大家介绍这是智界S7首发的功能 ——超视距自主泊车代驾,可实现用户下车后不管的“车辆自主找车位并泊入”,以及用户上车时的“手机一键召唤,车辆自主找人”。

当然,作为代表华为智选车“最高技术水准”与“最新设计理念”的量产车型,超视距泊车代驾仅仅是智界S7的诸多“亮点功能”之一。

而24.98万-34.98万元起的售价,再加上首销期下定即享的5.5万元用户权益。20-35万元这个“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价格段”,再次迎来了“重量级选手”与“新标杆车型”。

国内一家知名科技媒体对此评价称:“华为震慑车圈”。

正式发布前预定量就超过2万台的火爆数据,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含华量”最高的智界S7究竟有多强

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如今也是全球汽车智能化迭代与新能源普及最快的主要市场。并且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已竞相开启了“价格大战”,包括外资与合作车企也参与其中。

智界S7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智界首车首发即爆款”,绝非偶然,概括来说是连续打破了四块汽车行业“天花板”

首先,再次刷新智能驾驶天花板。

智界S7搭载持续进化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其硬件方面拥有1个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一颗全新的激光雷达组成的“进化版”融合感知系统。相比纯视觉方案“看得更远”,在暗光等极限环境下“看得更清”。

华为独特的GOD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和RCR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让智界S7具备强大的 全场景和全天候感知能力,可精准识别车辆、行人、交通设施与标识、桩筒等不同标识物包括异形物体。

根据华为公开的数据,如今其智能驾驶方案的学习训练能力可达2.8E FLOPS、平均每天学习超过1200万里程,平均每五天模型就可迭代一次,这足以保证华为“遥遥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获得持续进化。

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透露:目前华为高度、城市快速路NCA(智驾领航辅助)已经在全国261个城市商用,覆盖道路高达30万公里,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超过99%,备受行业和用户关注的覆盖全国城区的NCA(智驾领航辅助)将于2023年底商用

首发的“泊车代驾”是智界S7全维智能感知能力进化的重要代表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演示的“自己会开、自己能停”的自动泊车功能,还拥有自主会车、礼让行人、智能避障,以及规划好的目标车位被占支持漫游寻找可泊车位等“高智商行为”。

业界唯一达成的“机械车位泊车辅助功能”,支持160+种泊车场景,解决了很多老司机都感觉“发怵”高难度停车痛点。不仅可以彻底解决用户找车位难、停车难、费时间等痛点,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包括机械车位在内的公共停车位资源。

全维安全”是华为近期备受行业关注的领先优势与价值验证。智界S7整个车身采用高强钢+潜艇级热成型刚+铝合金的占比高达85.4%,远超同级别车型约60%占比水平。

更重要的是,智界S7在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能力基础上,通过进化的全向防碰撞系统CAS2.0实现前后及侧向主动安全能力,前向AEB支持120km/h时速主动刹停,处于行业绝对领先的水平,已经覆盖用户绝大多数的行驶场景。也充分说明了华为对“安全就是最大豪华、高阶智能驾驶让行车更安全”的准确判断。

第二,再次刷新业界“智能座舱天花板”。

作为HarmonyOS 4首发上车的量产车型,智界S7在用户关注的座舱智慧能力、流畅性、个性化、安全隐私等方面皆实现了重要突破。

在华为方舟引擎加持下,智界S7的3D车控桌面的车模渲染得非常精细,“像Mate60 Pro一样丝滑流畅”的好口碑并没有因为3D车控这种强图形计算功能的到来发生改变。AOD界面、心情壁纸等HarmonyOS 4获得用户“高赞”的个性化功能,智界S7的新鸿蒙座舱“统统搬上车”。

鸿蒙座舱与HUAWEI MagLink联动,解决了“如何快速在车内增加一块屏”与“便捷跨屏操控”两大难题。而伴随HarmonyOS 4上车,智界S7的屏幕拓展性再次进化:在使用相同华为ID登录的情况下,用户携带华为平板即可快速完成“无感认证,一挂即连,自动配网”等一系列操作动作。新鸿蒙座舱还可实现车机屏幕与Pad的多屏同看、跨端触控等操作,并具备高帧率图像、超低时延(低于40ms)等优点。

除此之外,智界S7搭载的新鸿蒙座舱还实现了两个重要的功能突破:

业界首发“无麦K歌”功能。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效模式和声音场景。通过全车15个专业扬声单元,7.1声道环绕声场,以及华为独特的“空间音频”技术,用户在开车场景下也可“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智界S7首发搭载的HUAWEI SOUND星环散射体,首次将建筑声学中采用的施罗德散射技术搬上车内,在配合音乐进行颜色律动变化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将更加清澈的高音表达更均匀地覆盖全舱。

车载小艺首发接入华为盘古大模型。智界S7搭载的小艺直接进化为“懂车艺”:支持免唤醒、可见即可说等特性,革新了人与车的交互体验,可以帮助新手司机快速定位和解决“窘迫”问题,也可以根据用户习惯和出行场景主动提供服务。

第三,打破纯电轿车性能与驾驶体验天花板。

华为“三电”系统的性能和尤其在业界有目共睹。

智界S7搭载了全新一代HUAWEI DriveONE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带来了全新的800V“巨鲸”高压电池平台+超过800公里(855Km)超长续航的“双800”组合,以及行业最高等级的电池安全保障。

数据显示,智界S7充电5分钟极速补能超过200公里,15分钟超过400公里;电机效率高达98%。前交流异步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四驱组合总功率365kW,拥有行业量产最高转速22000rpm,零百加速仅需3.3s,百零制动距离低至33.5米 .....这些数据皆明显超过了特斯拉新Model3、保时捷Taycan,以及国内等众多竞品车型,满足了用户对更长续航、更短充电时间、更低能耗等纯电轿车的“硬核刚需”。

另一个被受关注的,则是首发搭载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其融合了华为领先的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以及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通过路面感知、智能车辆状态感知、动态自适应扭矩控制和智能车身协同控制四大核心技术加持,华为德国研究所联合调校,可以减轻路面颠覆、改善路面打滑、感知地面路障等场景,在为智界S7用户提供更好的车身驾驭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

第四,打破纯电轿空间天花板。

智界S7长宽高分别为4971*1963*1461mm,轴距为2950mm,这已经接近奔驰E的数据了。整车高度1米47,轮占比超过50%,具备0.203Cd的超低风阻,同时后排纵向空间约1米,拥有同轴距车型中最大的空间表现,靠背支持双角度调节。

同时,智界S7采用的创新游艇环抱座舱设计,通过运动主驾、尊享副驾女王空间和智享后排大空间的“三分区设计”。智界S7主驾位通过视野区、领航区和驾控区功能区域的划分,搭配独特的橄榄运动方向盘,让驾驶员获得更加沉浸的驾驶体验。副驾女王空间不仅提供有纯平多功能仪表台,还配备了华为智选车备受用户好评的零重力座椅,超大IP台可以储物。停车状态下,配合柔光化妆镜可变身梳妆台,也可以放个笔记本移动办公或者视频会议。

超大空间与多分区设计,以及让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可以满足细分需求。可以说:基于全新的OneBox造型设计理念,智界S7带来了最大化的乘驾空间,既有运动跑车的流线型外观,也具备行政车型的大空间,表明了华为智选车对首款轿车的独特差异化定位。

这应该也是余承东将其定位为“中国家庭家第一辆新能源汽车首选”与“年轻人喜爱的中大型豪华轿车”的重要原因。

强势入局,智界S7背后的“三大引擎”

中国市场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新能源轿车车型,智界S7作为华为智选车首款轿车又直接切入了20-35万这一国内竞争最激烈的价格段市场,智界S7依旧可以强势入局背后,可以看到三大创新与增长引擎。

技术引擎。

华为是最重视科技研发的中国科技企业。在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22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上,华为公司以190亿欧元,大约1400亿元人民币的成绩位列第四名,领先苹果、三星等一众国际知名科技企业,也包括大众等全球车企。

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其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人民币,截至2022年底研发员工超过11.4万名,占员工数量的55.4%,全球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2万件。

华为在新能源与汽车智能化领域皆拥有完整的领先技术储备,很多都是有著名的华为2012实验室孵化研发。

以被称为“华为智能座舱系统底座”的HarmonyOS操作系统为例,其研发始于2012年,至今在量产化方面已经迭代了四个重要版本,余承东曾透露“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千亿”,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过程中提供了“自主可控更安全”的系统底座、可用生态与人才储备体系,其具备的“分布式、微内核”等技术特点,以及诸多创新功能,满足了汽车用户跨屏协同、数据流转等完整的智慧全场景需求。

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同样由2012实验室孵化研发。早在2019年9月,华为就成功申请了“自动驾驶车辆的人车交互的方法、自动驾驶系统”发明专利。余承东透露,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直接研发人员超过7000人,每年直接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其中70%至80%投入智能驾驶领域,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控也是华为重点投入领域。

正是基于这种一旦确定方向、就开启“千军万马向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式的长期坚定投入,不仅造就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双智天花板”,也吸引了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鸿蒙智行“朋友圈”。

用户洞察引擎。

作为在智能手机高端市场与苹果“正面掰手腕”,以及NPS(用户净推荐值)同样超过苹果的唯一中国科技品牌,华为对用户需求、偏好与痛点使用场景的洞察能力同样“遥遥领先”,放在汽车领域更是形成了“降维冲击”竞争优势。

以智界S7搭载的全新鸿蒙座舱为例,华为通过大量用户调查与技术解构发现,,其实“中控屏越来越大并不代表智能化创新”,而“卡顿”作为传统车机用户集中的“槽点”,背后绝非是单纯的芯片硬件或系统软件问题。

华为基于鸿蒙内核调度引擎优化CPU供给不足,通过动态可中断引擎、座舱融合感知引擎等技术共同解决多任务并行过程中的卡顿或跨屏交互中断难题,从而让首发HarmonyOS 4与3D车控桌面功能上车之后,依旧可实现交互“手眼心合一”以及“与华为Mate60 Pro一样丝滑”的流畅交互体验。

而根据车质网公布的数据,国内一些车型2022年用户的车机中控“黑屏投诉率”高达39.2%,而华为智选车做到了非常夸张的“0%投诉”。

生态引擎。

汽车作为用户“第三空间”与出行场景的重要载体,已经升级为“最大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新生态的构建至关重要。

基于HarmonyOS 4系统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华为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场景应用,并通过“超级桌面2.0”真正实现了“全量应用流转”,这无论是在科技还是企业行业都是一个重要突破。

但华为对鸿蒙智行的生态构建远不止于此。

智界S7发布会上就展示了与华为手机、平板、全屋智能展示的应用无缝流转与跨场景协同的“人-车-家”完整智慧全场景体验

针对用户关注的800V超快充“易用性”需求,余承东透露称:支持800V的华为全液冷超快预计2024年将会在全国部署10万座充电站,覆盖全国超过340个城市。鸿蒙智行可支持一站式充电生态,包括为用户提供即插即用、无感支付等高便捷智能充电服务。

除此之外,华为正在推动智选车销售模式升级为“融合的体验网络”,通过遍布全国的华为门店,华为智选车用户将将持续获得“距离更近”、“更温度”的专业服务体验。

可以预期,伴随鸿蒙生态与鸿蒙智行“朋友圈”的不断拓展完善,华为智选车的生态增强引擎将会爆发出更强的加速度。

《壹观察》评论

智界S7正式售价已经公布,其中智界S7 Pro售价24.98万元,智界S7 Max售价28.98万元,智界7 Max+售价31.98万,智界S7 Max RS售价34.98万元。首销期下定可享受价值55000元的权益,首销期于2023年12月31日截止。

作为目前“含华量”最高的新能源智能车型,智界S7的确不低。余承东也对此表示:“目前四个版本的售价都是亏损的,未来销量上来之后成本会逐步降低,实现扭亏为盈”。

这一方面让外界看到了华为对打造智界S7成为“爆款车型”的决心。另一方面,从问界M5、M7再到智界S7,可以清晰地看到华为智选车型性能和创新力不断进化,定价策略也日趋大胆与成熟

以智界S7目前的超强产品竞争力与相对“激进”的定价策略来看,大概率会成为继问界M7之后的又一款“拥有月销过万的爆款潜力车型”。再加上火爆的问界新M7,以及在售的问界M5,以及明年“另外两个界新车型”的发布,华为智选车业务在销量上“排头领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非不可能

这也符合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让用户用好车”的智选车业务战略初衷。

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来看,如今与十年前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非常相似: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企业和品牌,价格战惨烈,同时市场格局和用户选择开始向几个主要品牌集中。同时,智能化变革之下,应用、功能与生态的创新全面加速,最终成就了作为“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两极之一”与“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国有其八”的地位突破。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也走入了相同的“关键周期”。

就像余承东判断所说:“未来5-10年,只有少数汽车厂家能够活下来”。

谁能成为“剩者为王”的新格局引领品牌?固步自封的结果只有被淘汰出局,接下来“技术影响产业格局与用户选择”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这其实也是在华为智选车业务完成触底强势增长之后,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坚定拥抱华为智选车业务,以及华为推动智选车业务生态升级为鸿蒙智行新战略的重要原因。

这也让整个汽车行业对接下来智界S7的销量增长,以及明年完成“四界合一”的华为智选车业务能否站上头部引领位置充满了更多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壹观察

关注

《壹观察》创始人为国内知名科技媒体人宿艺,长期关注智能硬件、通信、人工智能、智联网汽车领域的深度报道。

874 文章数量

6076.65w+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