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正文

官宣!阿里云罕见大降价,云计算价格战一触即发?

罗超Pro 发布时间: 2023-04-28 00:57:01 评论数 0 阅读量: 2.46w

接替张建锋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近四个月,张勇忙得热火朝天。

4月11日阿里云北京峰会,张勇上演阿里云首秀,宣布推出通义千问大模型并接入阿里系所有产品,点燃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如今才过去短短半个月,第二把火也来了:4月26日,张勇在阿里云2023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进行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其中部分产品降价幅度高达50%。

这并非阿里云第一次降价。但在AI大模型席卷全球、云计算竞争格局面临颠覆、互联网行业整体萎缩的大背景下,阿里云激进的降价策略还是给市场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冲击。

许多媒体、分析师将此解读为中国云计算市场价格战的前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另外几家云计算巨头身上——腾讯、百度、华为会不会紧随阿里步伐,加入降价行列?

以史为鉴,一旦价格战打响,各大厂商都很难独善其身。但价格战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始终治标不能治本。阿里云主动宣战,既有自己的底气,也有现实的无奈。

云巨头焦虑的根源,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AI等新技术的冲击。价格战,更像是这场漫长赛事中的插曲。

1.png

(图片来自阿里云官方微博)

降价背后,阿里云的底气与不安

阿里云本轮降价之所以轰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价幅度大,最高可达50%;二是涉及范围广,几乎所有核心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官方资料显示,弹性计算、储存、网络、数据库、视频云及CDN和安全产品均参与本轮降价。其中,存储产品的降价力度最大,OSS深度冷归档价格直降50%;数据库产品的降幅也达到25%-40%,RDS倚天版降幅最高,上述产品的降价均从5月7日起实施。

做出降价决定,阿里云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成本效益,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反应,还有降价的目的。从这几个角度着手,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发现了张勇决意降价的底气和不安。

总的来说,阿里云参与降价的产品有几个共同特点:应用范围广,有大量潜在客户。产品线丰富、适配行业广泛,是阿里云降价的底气;吸纳更多新客户,迅速提高市场份额,则是其主要目的。

以RDS数据库为例,阿里云共有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等多个版本的产品,面向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提供容灾、备份、数据监控和备份迁移等服务,几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这些服务。再比如降价力度最大的OSS深度冷归档储存产品,主要提供高性能对象储存服务,对于数据访问量大、用户访问频繁的企业来说不可或缺。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指出,截止2021年底中国非互联网企业的云服务渗透率仅有26.8%,远低于互联网企业的93.5%,仍有大量企业的云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价格和使用门槛,是这部分企业的主要忧虑。通过降价,阿里云至少可以解决前一个痛点。

然而,价格下调之际,阿里云的研发、运维成本却很难缩减,这可能会侵蚀短期利润。

这些年,阿里云为了压缩成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通过推出自研的倚天710 CPU、飞天云操作系统,阿里云计算、储存产品的成本确实有所降低,并推出了更实惠的ECS企业级通用算力和对象储存产品。亿欧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和十年前相比,阿里云计算、储存产品成本累计分别下降了80%和近 90%。

然而,IaaS模块的基础云产品,仍需要背负巨大的基础设施成本:如服务器购置和日常运维、IDC租赁等。现阶段,这些固定成本是难以缩减的。在阿里云的营收结构中,IaaS产品又占据最大份额,这给其降本之旅增添了许多挑战。

自2020年阿里首次披露研发支出来,阿里云就一直是头号吞金兽。和起步更早、应用范围更广的AWS、Azure相比,阿里云直到2021财年三季度才扭亏为盈,盈利能力还不够稳定,毛利率更是远低于前两者。

IDC的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底阿里云的收入中IaaS模块占比超过70%,PaaS只有15%。同一时期,微软Azure的PaaS收入已经达到33%。IaaS毛利低、运维成本高是业内共识,阿里云最近两年也积极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往PaaS方向发展。但想达到谷歌、微软的水平,还需更多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云本次降价不乏被动因素: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不得不让位于规模。

根据Canalys的报告,阿里云在2022年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占有率约为36%,同比下滑了2.7%,年度总收入约为109.08亿美元。Canalys在报告中直指,2022年是阿里云最难的一年:排名二、三位的华为云、腾讯云营收增速更高,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9%和16%,阿里云的优势正在缩小。

2.png

在此背景下,阿里云主动降价无异于跟腾讯、华为、百度宣战。接下来,就看这几家大厂如何接招了。

阿里率先出招,腾讯百度华为跟不跟?

阿里云官宣降价,被许多媒体、分析师解读为中国云计算市场价格战的前兆。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另外几家云计算巨头身上——腾讯、百度、华为会不会紧随阿里步伐,加入降价行列?

由于阿里云降价消息来得太突然,其他大厂也不可能那么快做出回应。不过这并非阿里云首次祭出降价绝招,以史为鉴,我们大致可以猜测腾讯、百度等竞争对手以及客户的态度。

2013年,阿里云推出了“阿里云1218活动”,部分产品价格直降50%。2014-2016年,阿里云又相继启动多轮大降价,储存对象、数据库、CDN和云网络等产品一直都是主要降价对象。

事实上,价格战在全球云计算行业都很常见。亚马逊AWS在2016年甚至直接表示,降价就是核心策略。和Azure、谷歌云、IBM价格战打得最火热那几年,AWS创造过一年内连续12次降价的纪录,2011-2013年的降价次数都达到双位数。进入中国市场后,AWS们也把价格战的传统带了过来——2013年阿里云首度大降价,正是为了迎战同一天宣布入华的AWS、Azure和IBM。

那么这几次价格战,其他大厂如何应对?

答案是无一例外,全都被卷入其中。以2015年的CDN价格战为例,阿里云在5月宣布降价21.2%,腾讯云转头就降价25%,力度一个比一个狠。

此外,从各个云计算大厂的产品价格对比中,也可以窥探阿里云本轮降价的杀伤力。

对比最鲜明的是数据库和对象储存产品。降价后,阿里云深度冷归档产品的价格为0.0075元/GB/月,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为0.01元和0.014元。数据库方面,阿里云倚天ARM版MySQL降价后费用为768元/月,比腾讯云的MySQL 4c16g x86版、华为云的MySQL 4c16g 鲲鹏ARM版分别低了864元和236元。

这也难怪有网友调侃,这轮降价过后其他厂商可以去倒卖阿里云的产品赚差价了。

image.png

即便降价幅度没有那么高的计算、云网络和CDN产品,横向对比之下性价比同样秒杀腾讯、百度。面对阿里云的降价让利,企业客户——尤其是资金吃紧的中小企业很难不心动。

客观地说,如果要和阿里云比拼技术、比稳定性、比产品丰富度,腾讯、华为、百度们并无优势。企业对云服务的价格相当敏感,在缺乏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云计算厂商恐怕只能通过降价留住客户。

不过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价格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2020年初,延续多年的CDN价格战偃旗息鼓,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相继涨价。究其原因,除了效益太差、利润率太低,行业格局趋于稳定也让大厂放下武器,回归理性。

数据显示,2015年前占据CDN市场近80%份额的网宿科技和蓝汛,2020年占有率已不足一成。大厂完成了提高市场份额、稳定竞争格局的阶段目标,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自然不会盲目追求规模,转而讲究利润。同样的剧情,完全有可能在本轮价格战中重演。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价格战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云巨头的焦虑根源,其实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AI等新技术的冲击。比起降价,阿里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比起价格战,云大厂有更重要的任务

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在阿里云官宣的降价的同一天,谷歌、微软两大云计算巨头也公布了最新财报。从谷歌、微软的业绩和近期动态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风向。

微软这边,整个智能云业务收入为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如果单算Azure和office办公软件,总营收为285亿美元,远高于市场预期的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云服务的高速增长显著提振投资者信心,带动微软股价在盘后暴涨近10%。

谷歌云的势头没有微软那么猛,但也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运营利润录得1.91亿美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74.56亿美元的季度营收,同样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长28%。

微软、谷歌来势汹汹,即将公布财报的云计算老大亚马逊心里一定很焦急。而微软、谷歌冲击亚马逊的底气,均来自AI。

微软CFO Amy Hood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微软近期集成到云服务中的AI产品尚未产生太多收益,但已经展现了很大的潜力。其中,使用微软AI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的企业用户已经超过1万家。谷歌也在近期进行一系列调整,全力押宝AI云:比如合并DeepMind和Google Brain,以及将AI团队并入云计算部门。

硅谷巨头在云计算行业领先中国大厂多年,阿里肯定会密切关注微软、谷歌这两个风向标。降价不能解决所有难题,抓住技术风口才是制胜关键,这个道理张勇肯定也懂。

在4月26日的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云其实还公布了另外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全面推动产品被集成,二是加速拥抱大模型,并启动通义千问伙伴计划。这两项举措,对阿里云的未来同样起着关键作用,不应该被降价抢走所有风头。

坚决走被集成路线,表明阿里云要进一步向合作伙伴开源。目前,阿里云的产品已经形成“1+3+1”结构:底层是IaaS基础设施,中间层为三个PaaS矩阵,包括阿里云平台和钉钉、瓴羊,顶层则是MaaS模型即服务。

围绕着三层应用、产品,阿里云会为合作伙伴搭建更安全、集成能力更强的数据底座。通过开源、被集成,阿里云将把自己和合作企业深度绑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AI大模型的应用,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IaaS、PaaS、MaaS产品的价格问题。以阿里云北京峰会上重点介绍的弹性计算U实例为例,大模型聚合多规格服务器后,开发者就不需要另外花时间和金钱进行资源匹配,单位算力成本最高可下降40%。

目前,OPPO、太平洋保险、吉利汽车、奇瑞新能源等企业已经率先接入阿里通义千问生态。如果这些企业和阿里合作顺利,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客户加入其中。

当然,其他竞争对手也不会错过AI风口。4月25日,百度公布了文心一言首月成绩单,宣布将基于该系统升级百度智能云六大产品,并和智能办公、旅行服务、电商直播、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五大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研发。暂时表现冷静的腾讯云、华为云,相信也在憋大招。

云计算是一场激烈的厮杀,AI则是摆在所有玩家面前的一柄利器。用好了,无往不利;要是被对手夺走了武器,弄不好会满盘皆输。

围绕AI这个技术风口,阿里云们已打响新的战役。价格战,不过是这漫长征程中的一个插曲罢了。

写在最后

“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这是张勇在去年阿里业绩处于低谷时给自己的寄语,也是他一贯的经营理念。

阿里云虽然在国内市场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最全面的技术和服务,也绝非高枕无忧。AI大模型兴起,给了百度等后起之秀追赶的机会,微软Azure正借AI之势向AWS发起总攻。面对暗潮汹涌的云计算大战,阿里云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得不积极求变。

掌舵阿里云这四个多月,并非技术出身的张勇已经尽自己所能,交出了一张合格的答卷。抓住风口、利用好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是云计算大厂的共同任务。阿里云的一系列调整,也是在为日后的冲刺做准备。

腾讯、百度们会不会跟进降价不好说,但肯定会持续投入AI研发。云计算的下一阶段,算力与性价比之战这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953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