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 正文

昆明市西山区:党建引领城市民族工作创先争优

时代新热点资讯 发布时间: 2022-09-13 14:16:53 评论数 0 阅读量: 14.03w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f2a9c67071d3aa9c68934c4ec91d08cc.jpg

昆明市西山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西部,辖10个街道,123个社区419个居民小组,全区共有汉、彝、白、回、苗等49个民族的常住人口96.0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34万人),各民族流动人口40万人,是全市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较多,流动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县)之一。城市民族工作对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及对外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良好大国形象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西山区坚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认真统筹谋划城市工作与民族工作两个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提质增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呈现新气象、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迈上新台阶。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cb0e5ee1531e3a422f1f674f5d147dc8.jpg

“四个引领”,不断完善机制措施,广泛汇聚智慧力量

西山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实省会城市主城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政治责任,以“四个引领”全面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先争优。

思想引领,强化主线意识。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主题研讨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社区“两委”的“必修课程”与“必考科目”,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和抓实“关键少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开展。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97d5ceebbd1591e9d2bd9fe1ef4d586f.jpg

组织引领,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西山区“十四五”规划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城市民族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优势,创立由民宗、公安、教育、住建、城管、街道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区各单位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明确主要任务、责任单位、工作措施和问责办法,不断压实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主体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政策引领,强化创新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以及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在昆明市民宗委帮助指导下,率先开展“网络信息、社区民族工作、民族联谊、服务管理”四平台和“宣传教育、示范创建、矛盾排查、应急处置、协作联动”五机制建设,推动城市民族服务管理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开展。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847440035bf50fdbdf536647db588bdf.jpg

宣传引领,强化参与意识。坚持分众化宣传、做好“精准滴灌”,在金马碧鸡坊、昆华医院、西北部客运站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商圈、广场、医院、景区、车站等处设立以“中国梦”“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为主题的宣传栏、景观小品、LED电子显示屏等3000余块(个);以西山龙门、金马碧鸡、徐霞客、聂耳等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元素,打造“民族同心园 昆明风情巷”、融创文旅城、融荣与共实践中心、聂耳和国歌文化基地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道、社区、教育教学基地50余个;通过西山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动态,以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全覆盖,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持续提高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维护创建成果意识,形成“人人创建,处处创建”良好氛围。

“六个维度”,推动各民族全方位互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立足省会城市主城区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的区情实际,西山区坚持把社区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阵地,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实践,从“六个维度”着力构建有利于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使城市成为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民族团结进步大家庭。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2e351791f1480f0a13decf70c0986055.jpg

基层党建与社区工作深度融合,展现城市民族工作“力度”。永昌街道盛高大城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融入“三有一化”党建责任网格,开创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以物业服务公司、社区警务室和业主代表为依托的“五位一体”新型治理模式。社区党支部每月定期牵头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集合“五方”成员共同商讨社区建设相关事宜,协调解决业主代表所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和建议。“五位一体”治理模式变传统“包办式”直接管理为“引领式”融入治理,有效破解了新型社区普遍存在的“五方”关系理不顺、职责分不清、步调不统一的“痼疾”,打通了居民沟通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的渠道,实现小区共管、社区共建,被作为“党建+民族工作”品牌在全市进行推广。目前,全区所有社区100%建立协商议事委员会,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解决城市民族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良好局面。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99ddd618d27a27ee2884dd33621016a1.jpg

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展现城市民族工作“深度”。整合民宗、司法、公安、消防、城管、综治、应急等多家职能部门的业务网格,优化形成“区—街道—社区—居民(庭院)小组”四级网格治理体系,通过不断将工作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实现“一网到底”。按照“1+9+X”模式配备社区网格员队伍,即: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配强“9大员”(党建指导员、社区工作人员、案件巡查监督员、城管执法人员、片区警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环卫工作人员、出租房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纪律作风督查员);同时,充分发动多元社会力量入网进格,协助网格长与“9大员”开展工作,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9大员”为前端、多元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民族政策宣传到位、社情民意反馈及时、走访帮扶不掉一人,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排查重点,推动日常问题在一线解决。2020年,全区423个网格长、2000余名“九大员”全部上岗到位,“1+9+X”模式迄今共计解决各族居民反映的各类“急难愁盼”13748件(次),涌现出棕树营街道六合社区“一网六合”、永昌街道永兴路社区“融合共治”等一批城市民族工作品牌。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5bfec32f6ac3af3f693b13d9c37167e8.jpg

创新“吹哨报到”工作模式,展现城市民族工作“速度”。坚持把为各族群众办实事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社区与辖区和周边各级党组织组成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大党委”,充分发挥“大党委”在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锻造“党群+综治+政务+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的一体化运行高效平台。在不断汇聚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基础上,在全省创新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金碧街道复兴社区建起“五心”工作站,通过数字信息平台收集居民供需服务信息,并根据辖区“大党委”共建单位在技术、资源、人力等方面优势精准“吹哨”,第一时间对接昆华医院、区住建局、街道安全生产科等单位部门解决义诊、群租房整改、院坝围墙修缮、共享单车清理等大小问题80余个,通过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民生小实事,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43b663429469a49e17e61fdb32386e03.jpg

“菜单式”精细化服务,展现城市民族工作“温度”。紧扣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方向,在所有社区成立“一家亲”工作站,开通“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并提供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全程代办等服务,解决各族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有效解决政务服务“中梗阻现象”,将“菜单式”精细化服务送到各族居民“家门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涌现出盛高大城“邻里守望站”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民族工作样本。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be72a8e690140c2009679197fc6cad1e.jpg

加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进一步优化服务。永昌街道永兴路社区党总支与辖区26家单位签订共驻共建服务协议,引入社会资本与服务力量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等便民设施,为各族老人以及残疾、低保、特困群众提供三餐、养老服务,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以各类组织为“半径”不断延伸联系服务群众“功能圈”。协助市民宗委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与省内10个州市建立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长效协作机制,形成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工作格局;依托4级网格构建起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引导各民族合理有序流入城市,在创业就业、就医就学、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与户籍居民享受同政策、同待遇,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三个不适应”,不断增强各族流动人口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示范创建促交往交流交融,展现城市民族工作“热度”。坚持将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广泛开展示范社区、楼院、家庭,模范个人评选活动,营造“学有标杆、赶有榜样、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共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6个、市级17个、区级30个,推动创建向全民参与、全域覆盖方向发展,相关经验通过互观互检、工作交流和媒体报道后得到推广,起到了省会城市主城区应起的示范带动作用。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fabc550d1ba9405d2fb6f5ad725d2370.jpg

在创建工作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全区2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和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广泛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了睡美人艺术节、“三月三”耍西山、双哨社区秧佬鼓、聂耳音乐节等一批城市文化品牌,引导各族居民通过同歌共舞、互帮互助等深化交往融合,不断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社会共识,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社区市民学校为阵地,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各族居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实现从“居住嵌入”向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互嵌”发展,使城市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平台。

http://img.toumeiw.cn/upload/images/20220913/81c605aea9f412be08540277ff49e759.jpg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展现城市民族工作“法度”。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区分、依法处置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确保城市民族事务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制止民族歧视行为,坚持各行业领域执法活动、公共服务中对各族群众一视同仁、一断于法,多年来没有民族歧视或变相歧视情况发生。加大区—街道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四中心”融合力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强化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的法律实践。比如,区司法局出台《关于建立“西山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实施方案》,以“四中心”为依托,在团结、碧鸡、海口3个街道成立“西山区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各族群众知晓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受理程序等,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确保各民族享有同等法律地位,涉法涉讼事务得到公正及时解决。目前,全区已实现社区法律服务员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进驻社区的“三官一律”作用,努力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各族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多年来,全区从未发生过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案事件或网络舆情,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702 文章数量

7282.68w+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