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正文

十年一梦,京东疑云

银杏科技 发布时间: 2022-07-21 20:59:53 评论数 0 阅读量: 2.74w

京东这个举动,还被时任阿里零售事业群的总裁张建锋嘲讽,说京东是个学人精,阿里做村淘它就做村帮,阿里做支付宝钱包它就做京东钱包,阿里做天猫国际它就做全球购,阿里做阿里云,它也做个京东云。

当然,这只是那些年京东和阿里两家巨头之间的嘴炮小摩擦,后来不少人还看过刘强东和马云互怼的名场面。

半年后,刘强东发奋图强,又把京东第二任CTO张晨招了进来,将技术部门从业务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分成左右技术两派:左手服务京东商城,右手专门研发云和大数据等技术,并于2016年愚人节正式推出了京东云产品和服务方案,宣布商业化。

比起BAT,京东云的商业化起步晚了些,但这不是当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伴随云业务起步和商业化的,是京东技术大变革,而这种变革加剧了人员内耗——有人被调离,有人被调进,有人被辞退。

张晨加入京东云后,带来了一批老东家(雅虎)的大公司技术人员,将京东大数据、搜索以及云业务上的关键人物,都换了一遍。

比如将京东云总监换成了朱凌,并让他辅助何刚出任京东云的IaaS负责人。

作为下属京东技术体系云业务的掌门人,何刚并没有权力对张晨说不,这也造成了前京东云内部员工所说的——“他人很善良,对外却不能护住下属”。

更致命的一点是,在大企业,职位越高情商的作用就会越重要,而何刚智商高,却不是很懂人情世故和京东的兄弟文化。

对下,京东云启动商业化那一年,他一封强制执行996的内部信,引得底下人怨声载道,甚至还有员工离职投入58同城怀抱。

对上,何刚在刘强东面前并不得势。

根据京东前高管的形容,何刚并不是很让刘强东满意的下属,他所负责的云计算一直服务于商城,存在感自然就不可能很高,推进云业务前进的过程中,受委屈成了家常便饭。

甚至于,有时候刘强东在办公室批评他的声音,门外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京东云技术变革和拥抱商业化后,云业务推进得并不顺利,刘强东还亲自为京东云找过外部客户,但京东云的不稳定运行,让刘在客户面前丢了面子。

2017年8月份,京东云忽然宕机,时间持续两个小时,造成至少50个工单被影响。根据统计,那一年包括此次宕机在内,京东云竟出现故障、质量异常事件高达17次,每一次的超长处理时间都让京东云用户蒙受损失。

业务上出事了,难道让一把手站出来立正挨打?这在刘强东强权治理下的京东,是不允许出现的。

那一年9月,申元庆走马上任,接替何刚成为第二代掌门人。

天时、地利及人和,京东云在何刚时代只占到了一个天时,那个阶段科技互联网企业的确都在做云。

但何刚的确也有些生不逢时。

京东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变化节点,即2017年之前京东所做的一切投入,都是在为电商、物流和金融打牢地基,这就注定了京东云不会在这个阶段,被单独或重点拎出来讲故事。

但2017年开始,京东把技术放上新高度,作为体系内的云计算,自然也被放上了新台阶,这个台阶的名字,叫做发展。

刘强东早就动了换何刚的心思,如同申元庆所说,何刚太单纯太直,这在大企业里并不会成为优点,也不适合带着业务发展。

申元庆被业界称为“最懂云的老板”,他在微软工作20多年,是王坚的老同事。

除了技术,更关键的是申元庆自带人脉与资源,20多年微软工作经验让他在云计算运营、销售、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合作伙伴上都有积累,而这是京东云发展阶段欠缺的。

刘强东找到申元庆的时候,申刚刚晋升成微软最高级别合伙人。

为了把这位大咖收入麾下,刘强东除了“三顾茅庐”,还“割地赔款”,开出了三个条件——研发经费无上限+京东云将来独立上市+绝对的权力。

即使是时任CTO的张晨,一个统管京东技术体系的最高负责人,也无法插足申元庆手中的云业务,申直接向刘强东汇报,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对应地,申也签下军令状——让技术保持稳定+拓展客户+增加收入+进入云计算市场头部梯队。

于是申元庆执掌的时代,京东云按下加速键。

可这并不足以支撑他成为云与事业部的负责人。

当时有一个很关键的背景,2019年几乎所有的云厂商都将AI+云计算视作一对标配CP。

IDC在当年12月也发布了一份报告印证了这个趋势——AI应用迁移、重构到云平台或直接使用云上AI服务,是大势所趋。

同时,有媒体做过估算,京东云搞了这么多年,即使2018年起加速奔跑,其2019年全年营收整体也不会超过10亿元,对京东2019年5769亿的净收入而言,京东云贡献给集团的营收占比,只有区区0.15%。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重因素叠加下,即使申元庆没有离开,即使他与刘强东信任感没有碎裂,比起云计算,京东内部的天秤会更偏向AI侧发展。

周伯文上任后的任务是,通过技术把京东的招牌打出去,还要将产品进行更好的顶层设计及商业落地。

可周伯文完成得并不尽人意,他执掌京东云与AI事业部的那一年,几乎也是京东云熄火的一年,即使喊出了一个最懂产业的数字经济服务企业的口号,也难掩京东云在集团内部的失宠。

到去年初,京东直接将云与AI业务整合到已递交IPO招股书的京东数科,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京东智能云业务及部分资产也被转入京东数科。

彼时,京东想让数科上市,但金融科技企业必须得解决自己是姓金还是姓科的问题,而京东云变成了为京东数科增加科技属性的工具。

在这次业务重组过程中,周伯文变成京东科技底下基础技术部的负责人,而对外的京东云业务掌门人,变成了高礼强。

对于周伯文来说,这个调整实意味着权力收缩:从一个率领业务带兵打仗的将帅,变成了基础技术平台的负责人。

他无法接受,并选择离开,如今成为了教授。

对京东云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高礼强确定了做“最懂产业的云”的新定位,并计划将发力让京东云成为京东面对行业、政企客户进行技术输出的核心平台和品牌。

只是,高礼强被推至台前,也不是偶然。

周伯文与高礼强,前者是一个技术IT男不太重视商业化成果,后者技术没那么强但却极其擅长做市场和政府关系。

高礼强在甲骨文任职的时候,就承担着企业应用产品业务、中国区行业列名客户应用产品业务,并参与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客户的信息化战略合作。

而云厂商近两年争夺政务单子,已经不是新鲜事,毕竟政务市场相较于企业市场,单量够大利润够多。

然而跑马圈地过后,政务专属云逐渐饱和,根据IDC报告显示,政务云基础设施几乎达到了一定峰值,80%以上地市和近25%区县都已部署了自有专属云。

这意味着云厂商在这个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意味着京东云需要高礼强的入局,人脉决定命脉,人脉也决定钱脉。

除了靠人脉,高礼强认为,如果京东云如今想要后发先至,必须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而他的选择是另辟蹊径做京东云数智供应链。

除了另辟蹊径,京东云还有别的选择吗?或许没有。

做底层设计,京东云做不过阿里等头部玩家。去年峰会京东云发布了一款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今年峰会京东云又将云舰升级到2.0,尤其是今年,京东云特意强调升级后的系统实现了国内外业界主流云厂商和操作系统的兼容互动。

关键词,就在于兼容。

底层设计阿里云等玩家已经进行了市场教育,也有了品牌背书,京东云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可又做不过这些老玩家,顺理成章就走上了兼容路子。

而供应链是京东过去十多年积累下来的优势,且供应链的重要性在疫情发生后也愈发显得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银杏科技

关注

带给你最好的商业人物和故事。

145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