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正文

俞敏洪是罗永浩的一面镜子

银杏科技 发布时间: 2022-06-27 14:22:58 评论数 0 阅读量: 2.56w

为了20%的增长率,新东方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市场逼迫着前行。俞敏洪有一万个理由不希望新东方沦为瞬间勃兴的周期性公司。但新东方在未来数年的优势已然成为定数——依靠高成本的教师资源,以智力优势集中天然堆砌。

十几年过去,中国的教育培训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行业内波涛汹涌,新兴者后来居上,不断在短时间内创造财富神话。

新东方甚至算得上是教育内卷的始作俑者。在资本的裹挟之下,它所创下的巨额财富,如同在社会里撕出的一道口子,让无数人窥视到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它其后,诸多崛起的培训机构沿袭的依然是师资制胜的路数,极度同质化的竞争让知识产权建构、资本运营能力成为所有培训机构参与可持续性市场竞争的要件。以至于后来的许多年,新东方仍然需要维系这种高额的智力成本优势。

俞敏洪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后悔上市,他觉得与资本互通“就如同娶一个女人,不但甩不掉,每年你还要为她增长25%的收入,不是因为你爱她,是因为你被绑住了。”

从1993年到2001年,俞敏洪一直是“个体户”的商业状态,就像一颗无名小草,自在地位自己沉浮。但当“小草”进化为“大树”,一个无形的笼子却罩了上来。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笼子,无法往外钻,否则笼子一收紧,我就被吊死了”。

罗永浩在加入新东方前,看上去和俞敏洪是截然相反的两类人。他一讨厌英语,二讨厌当老师。就像他后来写给俞敏洪的万字信里形容的,他“生性、像个怪物”。

但当听到当英语老师有一百万年薪时,罗永浩还是向金钱低了头。为了加入新东方,罗永浩在几个月硬是活生生地消化了几十本“鸡汤”书籍。

2006年,罗永浩与俞敏洪闹翻,离开了新东方单干,他说“俞敏洪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没原则的人之一”,他说“新东方的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都在对学生骂俞敏洪,这一定程度上是新东方的传统”,他说“新东方是一个小人得志的地方”。

在罗永浩看来,新东方制造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但实际是个100%的纯商业机构,这与自己的理念不符”。

罗永浩要飞出这个思想的囚笼,但在俞敏洪眼中,罗永浩不过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很高尚很纯洁”,他说罗永浩“太虚伪了”。

他们对彼此的评价,就像一句谶言,在许多年后,一度也流进了世人的口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镜向的彼此。

和时代做交易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俞敏洪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商人。他曾对教育行业的竞争表现过自己的担忧,认为新东方是被裹挟着进入一场教育内卷化的竞争。但当教育变成一种竞争,竞其中的杀伤力会让其偏离教育本来的目的。

但俞敏洪也明白,商业若是只靠情怀,难以长存。

无论是2006年新东方走向大洋彼岸的纽交所,还是把创业经历写成书、频繁地上电视节目,俞敏洪完美地完成了“商人”这个身份。

所以对俞敏洪个人而言,一切更像是他与时代做的一场交易。

他在中国教培鸿蒙初开时听见了时代的声音,牺牲了出国留学的理想,以至于在许多年后,他仍在直播间里对此念念不忘。

他能果决地选择脱下北大的长衫,牺牲自己看重的体面。直到许多年后,那辆红色卡车开进校门,将他的体面送回了一些。但那个承载着教育梦的新东方,已经一去不复返。

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教育家”这个梦想似乎从他骑着三轮车驶出校门那一刻起,已经渐行渐远。

罗永浩曾经鄙视这一切,但很快他也不得不与时代做交易。

想以教育家身份被认可的俞敏洪,再次在“成为商人”这条路上安营扎寨。他要为残留下的部队负责,他没有退路可走。而那些更高洁的理想,统统随他去罢。

而新东方,看是变了,又像是没变。智力和人气的堆砌依然是资源优势所在。

背负着理想主义包袱的罗永浩,此时似乎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

罗永浩屡次创业失败,若说是机缘巧合,从表面上看,的确存在这个可能性。但不能忽略的是,他曾经参与过的每条赛道,都有人“逃出生天”。

老罗曾经在北京鸟巢的雨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创业是为改变世界,不是为赚你们几个臭钱。

这句话,几乎已经被世人拿来当作他的标签。

其实商业上的理想主义,大多都是战术抉择上的现实主义。乔布斯如是,俞敏洪亦如是。

他们往往在战略目标上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但在经营方针、营销路线,甚至是人事规划上,却称得上是功利主义。

比如俞敏洪鄙夷商业,他的目标就是赚更多的钱,去建更好的私立大学,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而高呼理想主义的罗永浩,反其道而行之。在战术上过于理想化,在战略上过度功利化。

他急于追求一些不现实的目标,比如在智能手机乱战即将结束的时代宣称要挑战小米,但在关键的技术创新上,却几无建树。

俞敏洪在丢失了主战场后,迅速瞄准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流量洼地。借鸡生蛋,他要的是未来那个蛋,和那个蛋里孵出的鸡。哪怕此刻需要躬下身居住在混乱的鸡窝里。

而罗永浩却离开了他亲自参与引爆的唯一的风口。他将继续拿着理想做成武器,与想象中的巨人决斗。

已经50岁的罗永浩,是否已经被“理想”僵化了?

红楼梦《十二曲》中对妙玉的形容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这句话如果用在罗永浩身上看起来有些牵强,因为比起绝世独立的妙玉,前者还有太多拥趸。可是罗永浩的“理想洁癖”却真实地改变过他与同僚的情谊。

遥想许多年前,他也像那些从锤子出走的同僚一样,对老板充满怨怼:那个满口理想的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有理想?

而理想究竟是什么?

也许还要再过许多年,罗永浩才会明白,俞敏洪其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而他是俞敏洪镜中的影子。他们在镜向的世界中看彼此,把对方的左手当成右手,右手当成左手。

他们无法成为彼此,却又都是彼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银杏科技

关注

带给你最好的商业人物和故事。

145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