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正文

拒绝“安逸”的成都,选择拥抱人工智能

Alter 发布时间: 2021-10-14 11:23:24 评论数 0 阅读量: 7.04w

一场人工智能大会,再次拉近了成都和AI的距离。

作为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的主办城市,科技界的思想领袖、行业专家、商业精英们齐聚成都,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医学、AI艺术、智慧水电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一场场有价值的理论分享、技术研讨和观点碰撞。

继巴适、小酒馆、武侯祠、潮流之都等标签后,原本被北京、深圳等科创主力军拥抱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成都在产业创新领域的新名片,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产业生态圈,正在成为成都的新锚点。

成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进一步升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话题,即产业转型语境下的成都,为何要主动和人工智能结缘?

01 人工智能的成都故事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成都还是那个以休闲著称的天府之国,整座城市弥漫在闲适慵懒的氛围中,锦里古街的曲折院落、春熙路的热闹繁华、太古里的都市风情,凝结成了充满浪漫且不失韵味的成都印象。

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叙事逻辑中,成都并没有被“巴适”所困,恰恰是国内和人工智能关系最密切的城市之一。

可以佐证的是四个月前传来的消息,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成立,正式进入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双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根据成都市制定的发展规划,2023年时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将超过800亿元,并提出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实施“人工智能+医疗”示范应用工程等具象化的任务。

在确立人工智能产业目标的同时,成都也在循序落地一系列人工智能项目。

比如一个多月前公开招标的成都智算中心一期项目,将建设300P FLOPS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最终的算力规模将达到1000P。成都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打造西南地区“最强大脑”的野心不言而喻。

再比如四川在过去几年中孵化了一大批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华鲲振宇、川大智胜等佼佼者脱颖而出。截止到2020年末,四川已经有6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累计营收超过400亿元,产业需求十分旺盛。

也就不难理解成都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的内在原因,通过人工智能的算力和产业优势,打造有特色的创新应用场景,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可以说是成都谋划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塑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样本地的不二法门。

就在刚刚结束的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李云和华为高级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共同见证了“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的成立,将在成都智算中心的基础上,承担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职责,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提供人工智能算力。

一连串和AI有关的故事背后,预示着成都正在集聚上下游产业生态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蓉城的人工智能征途有了新的注脚。

02 算力自由的乘数效应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乘数效应,用来形容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

同样的理念似乎也适用于人工智能。

在成都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中,成都智算中心的落子可以说相当惹眼。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需要大量前期投入的背景下,成都为何瞄准了人工智能的基础服务,将算力中心作为先手棋?

这是因为算法、数据和算力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三要素,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价值在于解决算力上的瓶颈。一旦企业实现了算力上的自由,乘数效应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大学基于计算中心打造了全球首个遥感专用框架(武汉.LuojiaNet),针对“大幅面、多通道”的遥感影像,在整图分析和数据集极简读取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对于算力带来的“甜头”,成都其实并不陌生。

就像前面提到的川大智胜,长期深耕三维人脸识别技术。为了打破人工智能算力上的制约,川大智胜从比特大陆平台切换为华为昇腾的Atlas 200 AI加速模块,在业务处理精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全流程的运算时间从过去的40ms缩短到20ms左右,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又比如专注TRS深度文本挖掘的拓尔思,由传统架构迁移到昇腾后,解决方案的整体训练召回率和Tensorflow持平,并且精确度提升了6.8%,综合性能提升了100%。

联想到前面提到的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应用层为企业提供更有利、更方便的生产工具,帮助企业利用“工具”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比如提升智能手机的图像分类能力、提升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帮助四川省大大小小的景点拥有智慧旅游的服务和运营能力......

何况成都不止是聚集了大批的人工智能企业,还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校,在智能算法、智能材料、智能器件、智能制造、智能医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的使命,正是为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打开通往算力自由的大门。

再来思考成都打造智算中心和生态创新中心的原因。在人工智能算力成本高企的局面下,并非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像川大智胜那样自主打破算力瓶颈,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就像是城市在智能时代的“电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越过算力的高山,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乘数效应出现,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03 智算中心的一步妙棋

算上正在建设中的成都智算中心,国内21个城市联合点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包括深圳、武汉、西安、北京、上海等经济重镇。对于这样的现象,可以找到两个维度的合理解释:

一是AI算力需求的迫切性。仅仅是在过去十年中,算法对算力的需求就增长了100万倍,相应的人工智能算力投入也水涨船高。但AI算力不同于传统算力,需要支撑起算法模型的开发、训练和推理,也就需要专门的AI芯片和框架。

而华为昇腾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提供全栈式AI能力的平台,涵盖Atlas系列硬件、异构计算架构CANN、昇思MindSpore、昇腾应用使能MindX以及一站式开发平台ModelArts等产品,帮助伙伴和开发者高效使用AI能力,创新场景化AI应用,可以说是填补AI算力短板的最佳选项。

二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附加价值。参考武汉、深圳、西安等城市,无不采用了“一中心四平台”的模式,即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基础,同步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

大抵也是成都青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另一重原因。按照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规划,将通过应用场景吸引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聚集,形成“成都创造、成都转化、成都输出”的发展模式。目前昇腾生态在成都区域已经有34家认证伙伴,产生的解决方案数量全国第一,其中9家本地企业与昇思MindSpore完成了兼容性测试,获得昇思MindSpore认证。

不排除在成都智算中心和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投运后,人才培养、场景落地、产业集聚等出现指数级的增长。

倘若视角再宏观一些的话,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遍地开花也在验证另一步妙棋。

根据《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白皮书2.0》发布上所提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在延伸为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一旦将各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接成网,动态实时感知算力资源状态,实现统筹分配和调度计算任务,构成区域内感知、分配、调度人工智能算力的网络,有望形成统一的互联标准、应用接口标准,降低人工智能的落地门槛和算力成本,进而赋能更多的行业和场景。

沿循这样的逻辑,作为西部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样板示范作用和涟漪辐射效应,成都智算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将是影响川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数字桥梁。

04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风口,也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站在城市的立场上,沿用电气时代以用电量评估城市经济活力的做法,算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重要的经济指标。一座城市能够掌握多少人工智能算力,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成色和智能化的水准。

可以断定,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像成都这样,通过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方式夯实基础服务能力,并以生态创新中心的模式提升软实力,护航越来越多的当地企业深度参与到产业智能化的浪潮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515 文章数量

3795.25w+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