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匠在心,人为先,看红云红河匠人风采

元宇宙先驱 发布时间: 2023-02-16 10:34:46 评论数 0 阅读量: 17.64w

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在红云红河集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岗位,或操作台排故,或电气维修,或为车间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中一丝不苟、日益精进,以精湛的技艺保生产,用“死磕”的匠心铸品质。

红河卷烟厂王瑞寒:车间里的轴“大王”

“‘大王’,抓箱机器手咋不动了?快来看看!”声落人到,王瑞寒总能迅速来到操作台前开始排故,这是红河卷烟厂常见的画面。很快,抓箱机器人在“大王”的操控下,恢复了行云流水般的运作,抓箱、搬运、放箱一气呵成,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王瑞寒则揉了揉肩,咧嘴笑道:“搞定!”2016年,初进红河卷烟厂的王瑞寒还只是一名切丝工,从工厂“菜鸟”快速成长为如今的电气维修骨干,正是他的“轴”。师傅对他的评价是:“就是个螺丝钉的性格,干起活来,比我还‘轴’”。

角色在变,“轴”心不改。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轴”劲十足,小到对控制精准度的追求,王瑞寒可以为了矫正一个控制参数,多批次持续跟踪;又或是大到设备控制程序编写,王瑞寒为了读懂一台设备的程序,可以连续几天啃晦涩难懂的程序英文,力求做到最优化,摒弃冗余和无用程序。因为这份专一、专注、专业的“轴”劲,王瑞寒实现了技能水平的突破,先后获得了“岗位标兵”“青年示范岗”“技术能手”等荣誉。

2021年6月,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车间里迎来了一批“新朋友”,制丝设备相较原来多了近2倍。作为小组长的王瑞寒又开始“轴”了,做足功课后,参与开发“机电一体”维修课程,推出了制丝车间“维修百科”,实施“群组责任制”,解决了设备多人员紧的困境。

“‘大王’,干活儿咯!”“来了!”王瑞寒合上手里的“维修百科”,戴上帽子、口罩,拎起工具箱,大步流星地奔向机台,身后墙上的“工人先锋号”牌匾熠熠生辉。

会泽卷烟厂蒋铭:“铭”气响当当

在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卷烟厂卷包车间里,有一张“显眼”的办公桌,桌子被电烙铁烫出了一块块斑驳的疤痕,上面还堆放着微型虎钳、电烙铁、控制器、电源模块、书籍等等,一桌子拉拉杂杂,这张桌子有个“魔怔”的主人——蒋铭,会烟卷包车间电工组组长。

维修经验欠缺,处理故障畏首畏尾,性格腼腆,不善于沟通,这是蒋铭刚被提拔为电工时的状态。在众人的质疑声中,爱倒腾、好钻研的蒋铭埋头啃书本、学技术、攻难关,去尝试被认为不可能的技术难题,近乎“魔怔”了,而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行为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创造了许多奇迹。

2012年,正值会烟烟机设备更新换代,蒋铭主动带领其他电气维修人员琢磨着甚少接触的倍福控制系统,期间一台ZJ17卷烟机空头、缺嘴、漏气剔除不正常,外协人员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烟支检测处理器损坏,修复不了,需要更换。蒋铭没舍得扔,毅然把损坏的处理器搬到了自己的工作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竟奇迹般地修好了,在当时电修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很快成为了“铭”气响当当的电气维修翘楚。

这也只是他维修工作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蒋铭修复好的控制器、处理器、检测器等,为会烟节约了100多万元的配件成本。

“电控系统更新换代太快了,如果不持续学习,很难胜任这个工作岗位。”如今已年过50的蒋铭,常常这样提醒别人,也提醒自己,时刻在岗位上保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

红河卷烟厂制丝系统匠心组:以匠心做实事

爬上20米高的堆垛机,发现导向轮的轻微裂痕为设备异响的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优化流程、修改控制程序、验证效果……一系列操作后,装箱站的计量误差从2kg(允许误差范围)左右,降到了0.1kg以内……,类似的常规检修是红河卷烟厂制丝车间系统匠心群组的师傅们的日常工作。

一个简单的检修诉求,背后是系统匠心组全员的付出;一个简单的检修动作,背后是可靠性检修策略的强大支持。对于责任区域的设备,系统匠心组成员有着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偏执”,在“做到”的基础上追求“做好”,在“做好”的基础上追求“更好”, 以匠心做实事,力求做实、做细、做精,保障设备以最佳状态运行。

匠心筑梦,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的红云红河人“技为本,人为先,匠在艺,更在心”的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朴实动人的“匠人故事”,绽放着新时代的匠人风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新媒体平台“驱动号”用户上传并发布,该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驱动号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部评论 {{total}}

374 文章数量

0 阅读量